Category: 讀書筆記

  • 死亡別狂傲

    死亡別狂傲

    死亡有三個層次:首先是肉體死亡,然後是被人遺忘,最終是在世所有存在過的痕跡消失。

  • 習慣說

    習慣說

    建立習慣需要有動機,作者說終極推動自身行為的動機其實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在筆記中寫下三個願望:我想成為一個有魅力、知識、和效率的人。但有一個願望我雖沒寫下,卻可能還是想做到的:我希望還能愛人。我在懷疑自己已如碇司令般冷漠。

  • 承傳這城的故事 – 亂世讀書會第九次活動筆記

    承傳這城的故事 – 亂世讀書會第九次活動筆記

    熱愛自由的香港人聽到「愛国」二字,只會聯想起強權和愚昧;但當聽到那首歌和叫喊「香港加油」時,卻又禁不住為那份團結而感到莫名激動。我想如果執政者的品性不是如此惡劣,說不定我們也會擁抱民族主義,但愛的不是那以政權劃分的權力結構,而是那源遠流長的文化、孕育精神和身體的土地、及一起成長和生活的鄰舍。 從前不諳新亞書院的校歌內容,都在順口背誦,其實那歌的開首在講一個族群身份成形的故事:山海天地,人尊心靈,悠久見生成。

  • 誰有權定我的宿命 – 亂世讀書會第八次筆記

    誰有權定我的宿命 – 亂世讀書會第八次筆記

    華理克牧師有本暢銷書叫《標杆人生》,我十四年前拜讀過,對我的影響甚深。書中其中一個比喻是這樣的:一條船若找不對方向,就算上面的人如何努力划也是枉然,因為付出的努力只會令他離理想的目的地愈來愈遠。華理克牧師因此認為人生首要理解上帝創造自我的「終極目的」為何,而此目的只有在生活的各個環節中不反覆尋問探索,才可領悟。

  • 都是社會的錯 – 亂世讀書會第七次筆記

    都是社會的錯 – 亂世讀書會第七次筆記

    在 Stardust Memories 中有這樣的一幕:飾演 Sandy 的活地亞倫跟他的兒時好友 Jerry 重遇,當時 Sandy 是一個收入很不錯又受歡迎的喜劇演員,而 Jerry 對自己當個的士司機很是不甘。 Sandy: 近來怎樣?有什麼打算嗎?Jerry: 你知道我在幹什麼?我在揸的士。Sandy: 你看起來很不錯啊 – 這沒什麼不好的。Jerry: 是的,但看看我跟你⋯⋯Sandy: 怎說好呢?我不就是那個在你隔壁講無聊笑話的那屁孩嗎?Jerry: 沒錯~Sandy: 其實呢,我們都知道,我們剛巧生活在一個把笑話當寶貝的社會中而已⋯⋯若我是個阿伯契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他們根本不需要喜劇演員,不是嗎?那時我肯定要失業了。Jerry: 所以呢?噢拜託,這樣說不會令我感覺好一點啊。

  • 違反人性的理性 – 亂世讀書會第六次筆記

    違反人性的理性 – 亂世讀書會第六次筆記

    「康德的思想理論很違反人性」 – 這是當晚讀書會令我反思最久的一句話。過去幾週讀的理論,包括功利主義和自由至上主義等,莫不以滿足人之所欲出發,包括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擁抱個人自由等。雖說功利主義會贊成為了更多人的快樂犧牲部份個人的利益,也只是出於多數人所欲。若那是人性,是的,但在康德的框架下那不是人最獨特和最有價值的人性。 康德的思想雖不是基於基督教,讀起來卻有殊途同歸之感。

  • 讀書是為了應用 –  亂世讀書會第五次活動筆記

    讀書是為了應用 – 亂世讀書會第五次活動筆記

    上兩週讀書會時間剛巧撞了平安夜及除夕夜,因此暫停了兩次。2021 年第一週再開,討論的氣份仍然熱絡。除了書本的內容外,本次聚會還協調了把每週活動提前一小時,令在悉尼的朋友能較易參與 – 原來每次也要他們半夜 12 點參與這燒腦的活動,實在太吃力了。

  • 保障人權是法治的目的 – 亂世讀書會第四次活動筆記

    保障人權是法治的目的 – 亂世讀書會第四次活動筆記

    戴耀廷 2005 年在明報寫了一篇文《我們要什麼層次的法治》。當時讀了,卻沒真正懂,許多年過去又經歷了許多的事才深刻地明白。果然在這崩壞的社會中如果說有積極的意義的話,莫如人必須在糟糕的處境中才能激發出智慧,看清模糊的影像。

  • 我們真的想有自由嗎? 亂世讀書會第三次活動筆記

    我們真的想有自由嗎? 亂世讀書會第三次活動筆記

    活動的名稱正式改為「亂世讀書會」。香港正值風雨飄搖之秋,對外若暫時沒什麼可做,便讀書充實自己,運動鍛練身心。期望讀完《Justice》這本書以後,我們會繼續讀下一本。另一個舉辦讀書會的目的,是想透過線上連結個體的形式,強化公民社會。疫情下人身自由無奈受限,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應因此減弱,可嘗試利用線上工具保持有溫度的交流。昨晚第三次活動討論的是「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 。先說結論:大部份組員其實並不那麼擁抱完全的個體自由,只有少部份組員贊同自由之上主義。然而有趣的是當討論到香港政府政策時,卻作出跟自由至上主義者相似的選擇,原因並非完全認同個人自由之上,卻是出於對現時政府的極端不信任,寧願選擇無政府狀態也不希望被專制統治。

  • 功利才是正義 – 但功誰的利?  第二次讀書會筆記

    功利才是正義 – 但功誰的利? 第二次讀書會筆記

    功利主義(或稱效益主義),字面的感覺並不討好,像天生帶著一陣銅臭味;但其實是我們被中文翻譯誤導了,真正擁抱功利主義的人時常強調「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整個群體、國家、甚至人類的福址著想,這樣聽起來是否感覺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