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因受 Liker.Social 終於支援把文字發行成 Writing NFT 的啟發,我會作個新嘗試:每季把我第一季在社交媒體上用心寫過的短文字彙集成篇,作為生活的回顧。決定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寫長文字很耗精神,也受限於才華,持續產出比較困難;現在 Liker.Social 的 toot 文限制字數於 500 字以內,剛好有足夠的空間讓我能輕鬆卻認真地記錄生活;二是文字零散地記在社交媒體中的資訊流中並不理想,把累積下來的短篇彙集,長遠能成為我人生的回憶錄,供知音懷緬。如此一來我的生活足跡便不用被動地倚賴 Google、Facebook 等平台的整理。
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過的文字,我也會把一些有份參與,但因各種原因沒在我網誌發表過的文字記錄收錄。那些文字都是我的思想在遨遊之地留下的足跡。
文字旁邊的 NFT 卡片是我生活點滴的出版物。若那塊碎篇曾觸動過你,可以點擊購買,收藏到你的 Web3 書架。這將成為你我於數位世界中神交的信物,也是讀者曾給我這小小小文字工點滴支持的證據。

Liker.Social 上的第一個 NFT
選這張 2016 年在溫哥華拍的舊照片,作為我在 Liker.Social 鑄造的第一個 NFT。七年的時間不算短,我從一家外包接案的技術公司,轉為做產品,再轉投區塊鏈業務,期間經歷幾回牛熊轉換,跌到地獄升上天堂又返回人間;香港經歷 2019,盡毁我對體制的三觀,還有小兒子的出生。
那確是一段精彩的旅途。希望接著的七年,我也能如此大開眼界。
感謝 liker.social 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讓我能把這段經歷存到鏈上。
2023年2月11日
後註:當時發佈工具尚未支援自訂 NFT 標題,所以經 Liker.Social 發行的 NFT 標題都是由一串隨機號組成。

貴賓室初體驗
Crypto.com 卡一出我便開始 stack 了藍卡,一直到現在。CRO 幣價表現不太好,但由於入場早我損失不算嚴重,心態上當作用錢買一個會籍,主要為了體驗。若不真金白銀「落水」,是不會無端端試某些事情的:例如去機場的「貴賓室」。
我把在貴賓室享用自助餐的照片傳給太太,她說:好正呀!我說上次幫她申請藍卡時在1.6美元價位買入了等值4,000美元的CRO,但幸好在 UST 事件後決定 unstack 及平手全數賣掉,否則以現價0.8美元計算帳面已蝕了2,000美元。貴賓室中的一餐自助餐值2,000美元嗎?
我想這就是所有標榜「尊貴會籍」要達到的效果吧?明明實際上單次付出的代價要低很多,但那種「獨家尊享」的感覺是想擁有時就算有錢也買不了的,就如什麼遊艇會、木球會、高爾夫球會會籍一般,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應用於創作者經濟,作者也能提供「尊享禮遇」,以創作力洐生的社交資本賺取較高的回報。當然那得要讀者在意作者的禮物才行,所謂賣得出的是 NFT,賣不出的就是 JPG,那份價值其實來自讀者社群對關係的認同和共識,跟字數、甚至內容質量都沒有必然關係。姜B隨便的一張自拍照也比我的萬言書貴幾千倍呀。
*此篇主要想測一下在旅途中以手機發嘟文後,是否能順便發 NFT。結果失敗。
2023年2月16日

被割斷的河畔,被圍封的知識
終於完成兩天的 #WCAsia 會議,今早心情有點空間,恢復晨跑操練。本來打算沿著湄南河畔向北跑到 Wat Arun,卻驚訝原來沒有一條河畔的路。我住處附近大部份的河畔均被私人屋苑、酒店或商場私有化,平民能自由使用的除了碼頭以外,便只有橋底的公園。整個河畔,被這些建築割裂成互不相通的一段段封閉花園。
曼谷被稱為河畔城市,我本以為天然的河畔的景色是上天賜給所有居民的,但把天然資源壟斷以產生商業價值的情況在這城市原來頗嚴重,這情況也並非這裡獨有。
如果大自然屬於所有人,那麼由無數前人經驗所累積下來的知識也應該是。 #WordPress 的理想是「出版民主化」,大概是想讓知識如河邊的景色,降低分享和獲取的門檻,讓任何人都可自由地享用吧。付費牆有如私有化河畔的建築,雖能產生經濟價值卻加劇知識上的貧富差距。#Web3Press 及 #WritingNFT 則另闢蹊徑,創造一種既可讓遊人自由觀賞,又能產生經濟價值的風景。
照片:#ICONSIAM 外的日出
2023年2月21日

五位日本少女的友誼
昨晚乘船從 #Iconsiam先到#Sathon再轉另一艘到#Asiatique 買batik手順,順道欣賞一下河上夜景。
在Asiatique遇到三位來自塞爾維亞的旅客,一起研究巴士路線。我在中學讀世界大戰史時才第一次知道塞爾維亞,他們則覺得香港是一個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提起近年政府很歡迎中國人來投資,我說中國和香港是完全不一樣的。後來竟還發現其中一位朋友也用過#WordPress ,可惜卻錯過了 #WCAsia。
在巴士站又見到五位日本少女,其中一位腿患殘疾要靠一雙拐杖走路。後來在BTS站再遇,由於月台的電梯太遠,為了趕車其中一位二話不說揹起了同伴爬樓梯,另外一位幫忙拿拐杖,其餘兩位像護法般前後護航。
真是令人感動的友誼!我連忙上前幫忙拿拐杖,分別時向她們豎起姆指說:“Bye bye, good friends!”她們報以燦爛的笑容。
早前跟女兒爬山時談及她出生時家中曾經歷過的難關。我提及唯一一位察覺到我的異樣後直接相約當面問候的朋友。基於性格孤僻我沒接受他的幫助,但我請女兒記著這一飯之恩。
若我身家戶口的私鑰要分幾份收藏,會請他幫忙持有一份。可惜他不太懂密碼貨幣。
2023年2月22日

共識的力量
到曼谷的國立博物館參觀,展品大部份是從遠古到近代的佛像,其次是王室的種種。
孟子說人禽之辨,在於人有惻隱之心,已是進一步的推演;我認為人類跟動物最基本的分別,在於人類能通過想像建立信念,令本來互不相干的個體能依一定的群體共識運作,社會由此建立。
概念存於腦海,本來無一物。群體行為很多時非受物理上如飢餓或冷暖刺激,而是受權威、恐懼、或仁義愛信等無形之手影響。宗教是其中一種演繹,是對大自然及背後主宰者的想像,產生一套人與人及世界之間相處的法則。權力是另一種演繹,王權的象徵高大宏偉,坐駕㓮刻著各式牛鬼蛇神,讓平民百姓望以生畏,自願臣服。
只要社群能產生共識便能產生具體效果,例如:「擁有」的概念。人擁有什麼,本都是虛空;軍隊說土地不是你的、法律說銀行帳戶的錢不是你的、Facebook和Google說數據不是你的。國家機器和大財團,有定義「擁有」的權力,能強求平民達至他們想要的「共識」。誰擁有什麼,誰說了算?
所以 #Web3 是場社會實驗,要推動的共識是:「Not your key, Not your X」。有 #NFT 就是某段數據的擁有者,管它什麼天條;關鍵是有多少人共識這擁有權的新定義。
2023年2月24日

只要認真創作,便有出版的理由
最近讀一篇文章留意到這觀點:大部份創作者的文字與其說是作品,更適合被稱作訊息流。「流」的意思就是在某時空存在過,影響了一那一剎讀者的腦波,然後消失無痕,保存的價值有限。
我不盡同意這說法。誠然,當今無論內容平台格式、讀者的閱讀習慣、及可行商業模式均愈來愈有利內容演變成流,但只要那是出自作者用心的演繹,那怕是在廣場上的一聲吶喊只觸動了一名觀眾,都有保存下來的價值。
當然頭部作者的影響力自是跟一般作者不同,寫出來的文字具更高的公共性及變現能力。我認識一個叫 「Time Capsule 時光」的項目,把平凡長者的故事製成書刋,想付錢收藏的可能真的只有親朋好友,也不見得對公眾有什麼影響力。然而我認為任何人只要願意,都應該有方便的工具把內容發佈及長久儲存,讓有興趣的後來者翻閱和珍藏。
市場自有機制篩選,但「尾部作者」的是滋養眾生的源頭。任何人只要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都可有出版的理由,跟多少讀者和篇幅長短沒必然關係。出版不是頭部作者的專利,這是我對「出版民主化」的期待之一。
2023年3月2日

靈魂的魅力
可能因為我看太多靚圖的關係(?!),臉書經常會推送一些美女影片或照片給我,女孩全都臉容姣好,身材苗條。然而我畢竟已有幾十年閱歷,那些是真的那些是膠的或P過的,一眼便看穿,幾乎亳不猶豫地忽略掉假美女圖。
沒有靈魂。
真人縱有瑕疵,也比完美的假人吸引。所以我一向不喜好濃妝,總覺得到了一個程度便喧賓奪主了。
最近流行 AI 繪圖,畫出來的東西質量很高;ChatGPT 寫英文,用的詞彙語調及輸出的效率,性價比跟學了幾十年的我比較高出何止十倍。AI 確能於功能角度取代不少技術人力,而且相信隨時間還會愈發成熟。
所謂核心價值,就是不能輕易被取代的東西。在 AI 活躍的舞台,人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有人說是「底蘊」,有人說是「信用」;我說大抵便是要往靈性和社會性的方向探索吧。
作品就算完美,一式一樣地量產反而失去獨特性;反過來說作品縱有瑕疵,製作過程所投入的誠意卻令它更具價值。古有鑄劍師注入靈魂之說,或大長今煮飯食到人感觸落淚,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地固執志業者,AI 都難以取代。客戶買單不只為了產品或服務的功能性,很多時實在跟靈魂有關。
圖:Stablediffusion 眼中的香港
2023年3月5日

莫欺少年窮
Liker Land 公司的三位核心成員,一位專責融資,陽光外向;一位精於前端及用戶體驗,心思細密;一位擔起全方位技術統籌,瞻前顧後。昨天這鐵三角在公園討論公司方向,我有幸在場見證,說不定窺見了若干年後 Web3 創作生態的未來。
初創是少年,有說莫欺少年窮,我們雖然資源匱乏卻多情。怎說多情?看那盛開的紅白花宮粉羊蹄甲,那快躲進獅子山身後的夕陽餘暉,那藏於老舊公廠大厦中的夢幻組合,還有蛋撻、咖啡、牛腩、奶茶、西多、艇仔粥和糖水;聽著球場上傳來砰、砰、砰的皮球著地聲,及球鞋急速磨擦地面的尖嘯,我們說:「來做 Web2 與 Web3 之間的橋樑,實踐分散式出版吧!」
他們作為領隊,正趁青春結伴前行。我跟在後面追趕,得以保持身心年輕,獲益匪淺。
LikeCoin 已走到第五年。五年來無數項目上天下地、蒼海桑田,我們卻仍在探索各種創新的方式,嘗試做相同的事。若有一天我們幸運地成功了,我希望能再到這裡來,到時我要跟他們及另外幾位同事合照留念,或者還要合力把 CEO 拋到半空。雖難說能再巧遇羊蹄甲盛開的季節,但幸好除了羊蹄甲,這公園還有黃花風鈴木,還有台灣相思,還有能襯托鮮花的甘草綠葉。
2023年3月10日

全權擁有的另一面,就是全權負責。
經歷去年UST歸零,FTX瓦解後,很多加密貨幣用戶都成了驚弓之鳥,當然也包括我自己。週末這起USDC脫勾事件,消耗了我不少體力。
「驚弓之鳥」一詞有點負面,正面地說是更謹慎,更有意識規避風險,更習慣 “Don’t Trust, Verify”。然而,驗證需要很大的氣力,也要求長年累積的知識,不是久經訓練的人難以做到。
直白地說,普羅大眾沒有凡事驗證的能力,這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普遍現象,並非幣圈獨有。全權擁有的另一面,就是全權負責。
見到有朋友批評 USDC,說是中心化的機制,依賴傳統金融背書,實際上是假去中心化。作為去中心化運動信徒,我只同意一半。USDC固然不夠去中心化,但正因為普羅大眾需要把部份信任感「委託」給體制以節省思考的能量,所以才有穩定幣的旦生。把幣跟感覺最穩定的美元掛勾,大眾才夠膽開個MetaMask,才能花幣生活;否則再過十年區塊鏈技術恐怕仍無法入屋。那就是穩定幣對產業發展的貢獻。
開發區塊鏈產品時也經常遇到這兩難,一端是被斥「假去中心化」,另一端是被怨「離地」。我敢說根本沒有所謂完全正確的路徑,只能選一條路,尋找和服務合適的用戶,慢慢讓信念潛移默化,這樣而已。
2023年3月12日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論硬頸,古有文天祥,今有鄒幸彤。
元帝佩服文天祥是名漢子,先後派宋降臣舊帝、甚至親自勸降,他也不從。明明跪了便能安寧,就是不肯就範。故國早亡了,幾乎所有人都跪了,他仍寜死不屈,為的是堅持「義」。唯有義盡,然後仁至,好個硬漢。
文天祥的固執一定是受先賢啟發。《正氣歌》中提到的死硬派有齊太史、董狐、張良、蘇武、嚴顏、嵇康、張巡、顏杲卿、管寧、孔明、祖逖、胡羯、段秀實。日後,鄒幸彤的名字也必列於先賢榜上,使香港人擇善固執。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幸彤的景況雖還未至要捨生,但取義的原則卻相彷:「政府發通知書貶低我們是外國代理人,正正是叫我們:屈膝下跪、出賣你的朋友、背棄你的原則,接受政權有知道和決定一切的絕對權力,那你就會得享安寧。而我們以行動給出的回應只有一個字:NEVER。不公義的安寧根本不是安寧。」所幸暫時法庭報道尚能公開,讓後人得以學她時窮之節。她就是為堅持公義而硬頸啊。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但求無愧而已。
鄒女士為義犧牲的是自由,保有的卻是為義受難的尊嚴。她的陳詞,值得收錄於後世的教科書,因為跟《正氣歌》一樣,人們能從她的字裡行間讀得出那浩然之氣,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鄒幸彤陳詞全文
圖:法庭線
2023年3月17日

周末海濱隨想
本想去塔門賞山稔,以為大水坑的船會經過,到了馬鞍山海旁才猛然省起那船是去荔枝窩的,而且只在週二、四才開。也罷,反正一心只想看海,便沿着海邊走一段。遠望有條船從對岸馬料水開出,應該便是往塔門那條吧,幾十隻白色海鳥繞着船頭飛,有種遠洋輪船帶著希望和無盡可能出航的感覺。碼頭後方,跟我前半生關係千絲萬縷的中文大學全景盡入眼簾。
帶着孩子沒辦法靜心看海,他的注意力總是被身邊任何會動的事物吸引,包括近處的在跑步的哥哥姐姐、散步的小狗、樹上唱歌的小鳥、正在釣魚的叔叔、或遠處海中的小艇、正在天空滑翔的白鷺和雲上發出噪音的飛機,無一可逃過他的雷達,而且一偵測到便立即發出「爸爸、爸爸!」的警報聲。過了不久,他似乎厭倦了看似無盡的海濱長廊,嚷着要乘巴士。我只好跟他隨便跳上一輛巴士,想起董啟章的書,這孩子將來會否也是個超級巴士迷呢?
幼兒都難專注,例如這孩子難得拿起一本書,一般只揭幾頁便轉另一本。有時我會對小子的朝秦暮楚失去耐性,一件事若不做到底怎能發現最美的底蘊?但對刺激的敏感、對世界的好奇和衝動、還有善變的情緒,恐怕是青春的本性。搞不好,我不耐煩只因嫉妒小子的活潑,或因缺乏陪他探索的能量而已。
2023年3月18日

巧遇愛書人
今天在 #FOMOAsia 擺展攤介紹 WritingNFT,遇到一些質疑的意見。
最常見的是分不開「使用權」跟「擁有權」概念,認為內容既然已是免費,為何還要付錢買 NFT?我的答案是:大部份時間人們付錢都不是為了功能性,而是為了社群地位或自我實現。很高大空?實則屢見於日常。如買一個手袋為的未必是因它夠耐用,更多時是因戴起來自我感覺良好,或受友儕甚至社會的認同。同理,在創造者經濟的語境中,讀者不單為了能閱讀作品買單,哪怕內容本來便是免費,在 Patreon 訂閱一位作者主要就是為了支持。讀者在意的是彼此那份抽象的關係,那種有份參與其中的自我認同。
另一個常見的質疑是文字根本賣不了多少錢。對此我的回應十分直接:確實,如果社群認為文字不值錢,就算鑄成了NFT也不會突然身價暴升。然而我們相信愛字的人確實存在,而且為數不少,我們要跟作者一起找到那社群,因為在那裏文字 NFT 便有價值。
又例如照片中的一老一少,剛巧都愛讀三毛的書;而桌上放着那本,卻因有女孩父親的親筆簽名,無價。你或能輕易找到免費的三毛作品複本,但書背承載的關係卻獨一無異,無法複製。
那也就是NFT所能實現的最重要價值。
202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