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十時在香港的每個角落,試試打開窗戶,你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吶喊。聲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力竭聲嘶,互相呼應,像一條聲鏈,把渴求尊嚴與自由的香港人內心的壓抑發洩出來,再連結起來。
吶喊的口號主要是兩款:「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及「香港人,加油!」。我打開窗,聽著那多元卻又劃一的喊聲。現代人包括我,跟社區的連結本來甚弱,這一刻卻忽然有了默契,有了共同的願望,共同的敵人,共同的困境。我第一次感到跟社區中的鄰舍成了命運共同體。
「時代革命!」我也用盡氣力回應著。吶喊的聲音從十時開始延續了 45 分鐘。
聲音是一種特別的感情載體。聽得出來,吶喊聲帶著希冀和絕望、熱血但無奈、溫暖卻悲涼、稚嫩且蒼桑。對自由的吶喊,就像茱麗葉的愛情,是從心而發的。法律管不了人民愛你的國不愛,因此無法賦與國歌的歌聲任何靈魂。
政府喜歡「教育」學生要咁咁咁愛國,卻不知最深刻的共識不能以「法」達成,不能以「教」灌輸。發現以條文約束無效,政府便用恐懼整治,製造各種白色恐怖,剝奪人民應有的權利,卻不知北風吹得愈急,人民愈清醒,只會把外衣拉得愈緊。
極權政府妄想強行壓下抗爭的動作,卻永遠無法禁錮自由的思想。反抗的聲音終必以各種型式爆發,紙不能包著火,正是:就算俾你得到人,卻永不能得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