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咩事我返出去做嘢先」- 其實好高層次

我要說服自己,適度的抽離不代表冷漠,我也清楚自己沒有放棄。

在香港生活,天天都有大事,日日都是新聞,件件光怪陸離。其中令人義憤填胸的不少,我有理由相信時刻關注時事又思想正常的人會較易患上高血壓。不過相比情緒問題,更嚴重的問題是:令人無法專注完成重要的工作,甚至過好生活。

跟一般的大叔相似,在茶餐廳吃飯邊看新聞時,我(心裡)最常說的話就是 – 爆粗。記得有一次,在公仔箱中見到那個所謂官宣佈那個什麼「願景」,我心裡正在連環爆粗之時,剛巧收到一位熟朋友的訊息。於是當刻我便跟他分享了我的一句想法。誰知,我這位一向很關心時事的朋友,竟然一句也不回。

我當時想:難道他覺得此事不重要,怎麼竟能無動於衷?


重要的事情太多,可控的範圍卻很小

面對香港鑊鑊新鮮鑊鑊甘的荒謬事,作為一個凡人,除了在社交媒體上幫忙 share 一下消息爭取關注以外,其實很多時候根本幫不了什麼忙,我能影響到的範圍太小了。把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在眾多議題上,也許很博愛很高尚,自我感覺可能很不錯,但差不多也同時代表會「貪多嚼不爛」,每件事只能了解皮毛,更談不上能行動起來改變什麼。結果往往反而是本來自己能管好的事沒管好,能影響的人沒影響到,能累積的知識、資本沒累積到;連本來能對社會有一丁影響的機會也失去了。

「不自量的凡人啊,世上發生如此多事,能管多少呢?先管好自己能管的再說吧!」這句話看似很消極,但對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來說,可能是至理名言。

專注,需要律己以嚴。刻意抽離跟冷漠不是同一回事。


專注自己能做好的事

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是自量。
為了帶來改變,在能力範圍內一步步前進,是務實。
為了實現目標,清楚自己為什麼投入,為什麼抽離;為什麼發聲,為什麼緘默,知所進退,是自律。
面對漫罵不動氣,受挑釁不還擊,時機未到,潛龍勿用,是沉著。
放棄那些沒救的人,深耕那些還有救的,是優次選擇。


如果你對每隻向你吠的狗,都停下來扔石頭,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

所以,無論聽到的事情有多硬膠,還是學會深呼吸一下:「冇咩事我返出去做嘢先。」因為我的魄力很有限,時間很寶貴,就算押上我這中年大叔僅餘的所有青春,也未必能做好我的事業。

好吧,我承認衝動、熱血、理想主義、不自量力、眼闊肚窄,全都是我的毛病。我寫這篇是為了提醒自己的。

化讚為賞 回饋創作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