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山沿沙田坳道落山,沿途飽覽東九龍景色。 黃牛山人攝

衛奕信徑四天順行記(第二天)

第一天的行程我獨自完成了衛徑第一、二段,然後趁太陽未下山去拜年。第二天的行程是挑戰第三、四、五段,聽說最難的一段是從井欄樹上沙田坳道一段。這一天,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知曉了我的行程而加入,雖然上山時完全沒法跟上他的步伐,但也令整趟旅程的節奏加快了,最終成功在入黑前走完三段。

衛奕信徑是本港第四條長途遠足徑,以第27任港督衛奕信爵士命名,並於1996年正式啟用。這遠足徑全長約78公里,共分為十段。路線大致由香港島南部起,往北延伸至太古;轉接至隔海的藍田後,再北上至南涌畢,沿途共經過八個郊野公園。

綠洲 oasistrek.com

網上很多師兄對衛奕信徑已有詳細介紹,故我只把體會和經歷當遊記寫下來,附上基本的資料。

請各位師兄在讀畢此文章後,在文章尾部的「讚賞鍵」拍手支持一下小弟,萬分感激!!!

回顧衛奕信徑四天順行記第一天的行程


Day 2:衛奕信徑第三、四、五段

日期: 2019/2/6
全程時間: 8 小時 43 分
路程長度: 22.98 公里

起點:從油塘地鐵站下車走 10 分鐘到高超道便可到達。

終點:大埔公路可乘 81 和 72 號巴士到沙田或九龍方向。

早段第一峰是五桂山,然後多是較平坦的路段,直至第四段的大佬關卡:東洋山

衛奕信徑第三段

這天一位比我情輕十年,充滿幹勁的小伙子加入了隊伍,可是我們一開始便犯了錯誤:約錯了在藍田站集合。結果我們要多走半小時才到達衛徑的起點。沒差,兩個人邊走邊聊時間也很快便過去,當作熱身好了!

起點往上走不多遠會經過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背山面海風水甚好。我落筆之時得知政府修例,公家墳場不再「永遠」。我不禁聯想起早前某些因為「改革」而強行起墳、砸棺、燒屍搶屍的新聞。但願香港不會漸漸靠向那種國情吧。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 黃牛山人攝

見到墳場後轉左繼續往五桂山方向攀升,途中可飽覽藍田全境及遠眺將軍澳市區。到達第一枝標高柱,聽山友閒話得知原來這裡便是早前五桂山謀殺案的事發地點,我憶起了那宗案件的兇殘,心中冒出了一點寒意。

然而五桂山之行,有關人情的觀察特別多。其中一段路的泥級由眾多街坊合力修建,每一級會寫著「DD/M/YYYY 某某援助心意」的字樣,山友也會在各處山頂平地修建簡單的休憩設施,很是有趣。

五桂山的泥級由一眾街坊合力興建 – 黃牛山人攝
五桂山連綿幾個山頭,海拔高度雖然不高,但上上落落的也要費些體力。黃牛山人攝

走完五桂山後要接一段不短的車路,要經過幾條村。其中會路經有名的「小夏威夷徑」路口,可惜今天要趕路,不能造訪。過了小夏威夷徑後再走一小段便到達第四段的起點 – 井欄樹。


衛奕信徑第四段

井欄樹村中有些士多可以作補給,但農曆年期間都休市了。井欄樹村有很多居民,村屋林立,也有些農耕作業。由於時值過年,我們遇見國術團舞獅逐家逐戶拜年逗利是,別有一番風味。

井欄樹上黃麖仔一段小上坡山徑,不難。到了大藍湖,我們見到有一家廢屋,開初以為是什麼古跡;後來發現原來是某個鄉紳的爛尾工程,卻座落在山徑中任由其杇壞。

半途而廢的豪宅 – 黃牛山人攝

過大藍湖跟牛寮後到達 W037 標距柱,正式進入第三段最大難關,一口氣急爬升 400 米的東洋山直至沙田坳道。這段路所需的氣力甚鉅,我從一開始便遠遠的落在小伙伴身後,常常要在半路停下來喝水。

我量力而為,維持自己覺得合適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最難一關最終也過了。中年大叔最緊要能掌握自己的節奏,有看張家輝的《激戰》嗎?

井欄樹至東洋山天梯。年輕的伙伴要時常顧著我這中坑的步伐。黃牛山人攝

到達東洋山的亭子後接下來的路段十分熟悉,因為那是跟麥徑重疊的一段。沿著沙田坳道下降,左方盡覽東九龍的市區景色。天色好時,密密麻麻的樓宇很是壯觀。

沙田坳道下望東九龍的景色 – 黃牛山人攝

走到獅子亭,旁邊有一所名為「恒益商店」的士多,我和伙伴買了燒賣和豆腐花奬勵一天的辛勞,特別一提的是辣椒油相當不錯!當時大約下午四點,年輕伙伴要趕去拜年先行退出,而我則繼續趕路期望在天黑前完成衛徑第五段。


衛奕信徑第五段

沿著恒益士多方向走去繼續第五段,小心別走通向水泉澳村的岔路。在這個季節,沿途盛開的吊鐘花很是搶眼,路旁密集的一叢,漫山遍野紅紅綠綠。有遊人還特意把掉在地上的花兒砌成一個心型呢,應該是情侶所為吧!

沿途開滿燦爛的吊鐘花 – 黃牛山人攝
發現有情侶把吊鐘砌成心形,很窩心呢! 黃牛山人攝

第五段的山徑以下坡路和平路為主,早段下坡路得見大圍市區的境色,後段沿著引水道步行約 1.5 小時,有點像麥徑第十段後段的感覺,最大的難點就是沉悶。不過沿途也有些有趣的景物,例如著名的望夫石。

在引水道旁走著走著,抬頭一看,著名的「望夫石」就在眼前。黃牛山人攝
沿著引水道走一段十分冗長的石屎路,有點沉悶。

衛奕信徑第五段跟麥理浩徑第五段一樣,要沿著獅子山和筆架山到達大埔公路,但麥徑在山脊上攀山峰,且能看到九龍城市景色,但所需體力高很多;衛徑則沿山麓北邊的引水道走平路,容易很多但也沉悶。接近大埔公路前的一段,會見到大量區域地標 – 彌𤠣出沒,數量愈來愈多。我還在步道的正中央見到一頭比大狼狗的身形還要大的野豬呢!


連休息拍照時間走了差不多 9 小時,終於在下午 6 時左右到達第五段於大埔公路的出口。接著一天會比較輕鬆地走第六、七段及第八段的前半段。

繼續閱讀衛奕信徑四天順行記(第三天)。不過在跳離這頁前,請先幫忙在下方拍拍手,支持小弟繼續寫喔。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