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葉鱗始蕨 - 黃牛山人

可愛的扭紋粉 – 團葉鱗始蕨

這可說是第一款引起我注意的蕨類植物,因為她的外型實在太可愛了。有沒有吃過扭紋粉(或稱螺絲粉)?團葉鱗始蕨活像一條條長長的扭紋粉,一株株畢直地生長在樹林的邊緣。她的正式名字太難記,因此我和孩子們為她改了個別名叫「扭扭粉」。在行山的時候見到,我們會說:「看!有扭扭粉!」,意思就是見到團葉鱗始蕨的踪跡。
後來因為寫這篇文章,上網 Google 一下卻發現原來還真的有人稱呼它為 “screw fern” – 泛指鱗始科 (Lindsaeaceae) 的俗稱。

長在石芽背山徑旁的團葉鱗始蕨 - 黃牛山人
長在石芽背山徑旁的團葉鱗始蕨

團葉鱗始蕨一般生長在低海拔的樹林邊緣較為空曠的土坡上,在山徑步道旁最為常見。植株15-20公分,葉子為一回羽狀複葉,葉片呈扇形,雖然叢生不對稱,但一點也不覺亂,遠看倒像一串螺旋形的小波浪。

團葉鱗始蕨的幼芽
- 黃牛山人
團葉鱗始蕨的幼芽

山邊發現團葉鱗始蕨的地方常常同時會有鐵線蕨的踪跡,主要的外型分別是前者直立一枝,後者散開扁平;前者葉柄從幼芽長至成熟均是青綠色,後者葉柄則呈褐色,偶爾還會遇到些紅色的葉子。

基部長出二回羽狀複葉的團葉鱗始蕨植株。 
- 黃牛山人
基部長出二回羽狀複葉的團葉鱗始蕨植株。

有些植株的基部長出二回羽狀複葉,垂直於主葉柄,形狀像劍柄,令螺絲粉頓變成秦叔寶的殺手鐧。根據郭城孟老師的《蕨類入門》,基部生出二回羽狀複葉的植株為孢子葉,擔當繁衍大任,孢子囊群位於羽片邊緣,可惜今天沒拍到照片,日後再補上。

書中說「鱗始蕨」的名字由來是「開始具有鱗片的蕨類」,較古老的蕨類品種根莖上的是「毛」,後來進化成如鱗始蕨科的「窄鱗片」,再進化成「鱗片」。我帶了放大鏡嘗試到野外觀察,卻完全無法辨認出團葉鱗始蕨的鱗片組織,看來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清。

側面看似縲絲粉
正面能看清楚她的圓葉型狀

蕨類在大部份人的眼中只是雜草。
但當環境回歸簡樸,人便可以從最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神奇。那怕只是一顆不起眼的雜草,也能帶來從心而發的讚嘆。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