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全成熟的烏毛蕨植株,體型雖已很龐大了,卻仍是黃毛小子一個。(黃牛山人 攝)

賞蕨初哥手記 – 烏毛蕨

蕨類在大部份人的眼中只是雜草。
但當環境回歸簡樸,人便可以從最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神奇:那怕只是一顆不起眼的雜草,也能帶來從心而發的讚嘆。
第一篇我想分享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 – 烏毛蕨。

在香港大大小小的山徑上都能找到烏毛蕨的踪跡。在一遍翠綠的灌木叢中我能一眼找到她,往往是因為有別於其他蕨類,她的幼株是呈暗紅色的,隨著年齡漸長從暗紅變成褐色,淺黃,然後翠綠。在綠油油的權木叢中,她的顏色演出獨特的漸變節奏。這也是她名字中「烏毛」二字的原因。

烏毛蕨暗紅色的幼株 (黃牛山人 攝)
烏毛蕨的幼株,呈暗紅色,跟大部份蕨類一樣,葉端捲曲。
尚未完全成熟的烏毛蕨植株,體型雖已很龐大了,卻仍是黃毛小子一個。
(黃牛山人 攝)
尚未完全成熟的烏毛蕨植株,體型雖已很龐大了,卻仍是黃毛小子一個。
剛成熟的烏毛蕨,像一個染了紅髮的青年。 (黃牛山人 攝)
剛成熟的烏毛蕨,像一個染了紅髮的青年。

從石芽背山徑的入口往上走不到五分鐘,便會發現烏毛蕨大大小小的植株疏落地分佈在山坡上。烏毛蕨的葉是一回羽狀複葉,主幹兩旁長針形的葉子叢生,表面光滑,在太陽下常反射出閃閃金光。

烏毛蕨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於莖基部會長出圓圓可愛的小羽片。另外,我常常覺得烏毛蕨外貌像一枝接收電視訊號的魚骨天線,姿態卻是優雅多了。仔細地觀察她的葉背,會發現沿著主脈生長,長直線型狀的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只在部份孢子葉葉背可見。

烏毛蕨可愛的小羽片 photo by 黃牛山人
烏毛蕨可愛的小羽片
烏毛蕨孢子葉葉背上的孢子囊群 (黃牛山人攝)
烏毛蕨孢子葉葉背上的孢子囊群

烏毛蕨的捲芽,也是令我一見難忘的,因為她的體型龐大,豐富工整的紋理清淅可見。我跟小孩們到山野間找捲芽時,她們總是能一眼便找到烏毛蕨的幼苗。

烏毛蕨的捲芽,精緻又誇張。(黃牛山人 攝)
烏毛蕨的捲芽,精緻又誇張。

友好連結: SEO課程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