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fulness

Factfulness: 世界愈來愈美好?

基於事實數據的思考,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我讀這本書是為了找一個新角度了解世界。作者的閱歷很豐富,強調解讀數據是了解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他得出的結論是:「世界其實沒想像中變得那麼差。」What?!可能因為身處香港,也或許因我太井底之蛙,我覺得作者這句說話簡直匪夷所思,也勾起了我對此書的好奇心。


生存率提升

我相信筆者所鋪陳的數據都是可信的。那麼,人類整體在過去100年間的生存率確實大大提升了,這包括兒童的夭折率下降、人均壽命上升、人均收入上升、兒童接種疫苗比率上升等等。目前全球的狀況,大部份地區已經脫離了赤貧的狀態。
作者是世界衛生方面的權威,所以論述也以人類的健康水平作最重要指標。這樣判斷,人類的世界確是越來越美好。
但是站在 21 世紀的今天,人類追求的已不僅是生存,而是有尊嚴地、快樂地生活。筆者於這方向的闡述並沒着墨太多,可能因為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生活質量也較不容易量化。
生存需要,只是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的最底層。如果人類只滿足於生存,那根本與禽畜無異。回看過去人類文明發展確實取得重大進展,但量度人類進步的方法不能再停留在生存率這個層次。


基於事實的辯證

筆者強調對世界任何事情的理解必須基於事實,而數據便是證明事實的最佳工具。這一點我基本上同意,只是要加上兩項註腳。
第一,就算基於數據事實,宏觀與微觀角度可以讀出截然不同的結論。人類整體可能是在進步,但局部國家和地區可能是在退步。「世界越來越美好」這結論不會適用於全人類。
第二,怎樣選取數據也很重要。例如筆者簡單以美元作為量度收入狀況的單位,這明顯地不足以反映現實,必須配合當地的生活指數才行。例如一美元可以在剛果生活一個星期,在廣州可能只夠生活一天;50年前賺得1美元收入,在香港已能買一頓飯; 50年後的今天就算收入提高到5美元,也仍然只能買一頓飯,生活並沒有得到實質改善。


然而,阻礙人類基於事實思考的最大原因,可能是人們覺得事實根本不重要。


Factfulness - Dramatic Instincts
https://www.gapminder.org/dollar-street/matrix

十個基於事實思考的原則

筆者提出了十個有助基於事實思考的原則,我也同意;但我認為一般人不是不懂得基於事實思考,而只是選擇不以事實為重點。對於不懂但想學的人,這些原則是有用的;但對於根本不認同或不想煩的人,討論這些原則只會浪費時間。
「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老掉牙的話,我覺悟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反過來說,這十個原則正好反過來用作操縱人心,哄騙群眾。例如:凡事歸咎外國勢力 (Generalisation),把握XX發展機遇 (Urgency),一日最衰都係XX (Blame),愛國至上 (Single) 之類。社會一樣米養百樣人,能接收的資訊深淺水平差異很大,這種利用人的慣性思考操縱群眾的技巧十分有效。


開放數據是最重要的基建

最應當把數據資料鋪陳出來說服民眾的人,正是被委託為大眾謀福利的政府。然而我觀察到的卻是政府會企圖利用資訊不平衡來矇蔽事實:例如多年來不肯提供閒置官地和棕地的數據,最後竟要民間組織自行整理出這些本來應由政府掌握的數據來打臉。
就算有人想基於事實思考,由於數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不足,也會被片面的數據誤導。因此開放數據是讓群眾 Factfulness Thinking 的最基本建設,讓不甘於被蒙蔽的市民分辨是非時能有依據。
然而,我覺得這種不願基於事實思考的管治思維,中期只會隨著日益專權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於此時勢,我們更應該支持肯基於事實辯論的建制內外的所有組織。

此外,我誠懇呼籲有志向的研究組織把研究數據連同分析開放授權,鼓勵更多人能據此參與挖掘真相。


更多了解世界的工具

讓我們對於世界的了解,不僅於旅遊景點。本書的作者說得好:Sombero 沒錯是來自墨西哥,但一般只會戴在遊客的頭上。

介紹一個網站給大家: Dollar Street,看看不同收入的人在不同國家的真實生活情況是怎樣的。


*此書在香港公共圖書館可借,但十分搶手。我預約了很久才能借到,然後又立即被人預約了。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