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今日、明日

有昨日,才有內容。有今日,便有可能。自己祝自己,年年有今日。

許久沒帶女兒們上學,再次驚覺她們又長大了許多,最明顯的表徵是大女兒已經不再牽著我的手,獨自的在我前頭走自己的路。我跟她們提起昨日帶她們上學,一輛單車、兩個小孩、三個書包的日子。小女兒只有依稀的記憶,大女兒雖沒回應我,但我知道她記得。那是一段平凡卻深刻的經歷。再踏進這個熟悉的社區,感覺一點也沒有變,連空氣的味道也是親切的。路過秋田麵包店,發現妹記已換了個舖位;新的屋邨已落成,早上街坊都忙著開展一天的新生活,學生們所穿的校服我一眼便能辨認出來。我在河邊站了一會,欣賞許久不見的小白鷺逆風飛翔的姿態,和雖然污濁卻仍生機勃勃的河水。這裡是我重要的昨日,我的內容有一大部分在這裡構織。原來我搬離了這區已兩年。

我不知不覺走進了富善街。這裡曾是整個大埔的中心,宗教文化經濟匯粹的墟市。今日這裡雖已陳舊,但仍是一個很能表現大埔性格的地方,因為這裡有重要的故事。相比憑空在海中心打造一個島,這裡有昨日故事,有今日的景況,有明日的想像。社區的發展若脫離了對昨日的反思,會無根。我想,人的發展也一樣吧?所以我每年的生辰除了確認一下自己的年齡以外,也會回顧一下自己的昨日

今年我正式把經營了七年的技術公司的所有股份賣掉出場,工作上各個方面都需要調整,包括知識和心態。這創業的歷程令我急促蛻變,累積了寶貴的經驗,有些錂角被磨掉了,也生出了新的毛病,但更感恩的是知識的增長可說是爆發性的。這七年,也是我重要的昨日。雖然我覺得比起很多年輕的小伙子,我的所謂爆發性成長也只慢如蝸牛,但最少是延緩了衰老吧。

衰老的過程是需要適應的。什麼是人生下半場 – 從魄力的衰退、知識的不及時、甚至女兒的獨立,都有感受。我之所以成為今日的我,是經過無數昨日築成的;昨日或會成為包袱,但也能成為人生的重要內容。只要認真對待,無論昨日成功還是失敗的經驗都能成為明日的指路明燈。

關鍵是有沒有認真梳理昨日 ,還是任由自己繼續目盲,然後正式老去。


Posted

in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