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一個本地舉辦的黑客松活動簡介,獲得很特別的經驗。事情源於上星期在 BarCamp 認識了兩位朋友,得知這次活動會在10月份舉辦的消息,而活動主題竟然跟基督教有關。「黑客松」跟「基督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竟然能連在一起,令我感到十分詫異。自己雖早已不能算是一個技術人,但一來出於好奇,二來手上有一批動漫圖一直想找個機會開源善加利用,於是決定出席開開眼界。還有一個令我下定決心參加的原因,是因為在其中有些熟口熟面,在我創業初期認識的朋友;也有些在開源領域中的活躍人物。
說黑客松和基督教二者違和,因為後者作風一向保守,而黑客松是一種群眾主導,近乎沒有規則的自由創作活動,「黑客」二字更有顛覆的味道,總覺得無法跟原則多多的教會群體中相容。另外,感覺在教會圈子中的 IT 狗數量十分少,比較多的職業是老師、社工、醫護、公務員等等。IT 人在教會中簡直像漆黑中頻臨絕種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
活動名為 “Indigitous”,是 indigenous(原住民)和 digital 二字的合併,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已有幾百個在進行中的項目和幾千會員。香港只在 2014 年舉辦過一屆,而且該屆是以英語進行的。四年後的今年十月辦的第二屆會以廣東話進行。
今天的講者談起 hacker 文化,指的是在某領域以簡單的方法達到出人意表的效果;我聽著的時候卻有另一個念頭:顛覆性創新。若傳統保守的教會能接受以「非會議」、「黑客松」等形式的活動來推動發展的話,說不定會對教會目前停滯不前的發展悶局帶來突破性的轉向機會。
活動中有人即場腦震盪,提起一個廿年來也沒有被好好解決的問題:詩歌的版權、授權、搜索和使用。其中有人提出先以 markdown 格式把歌詞儲存在 github,有人提出利用 chord pro 的格式,然後有人提出結合兩者創製一套開源通用的新協議,作為日後開源社群開發應用層時的基礎。大家講到興起,差在沒有即時在牆上把結構圖畫出來。
Indigtous 正式活動定於下月20日舉行,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先加入此臉書群留意最新消息。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在下方的「讚賞鍵」拍掌,我會因此獲得收入。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