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我望著窗外蔚藍的天空。那像是我事業上正在追尋的那片藍海,我只發現幾片薄薄的雲霞在高空如棉絮般飄著。我的心不禁又在盤算著。
明早的日出必定會很美。
香港的日出時間,仲夏約在5:30,深冬大慨在7:00。夏天時太陽離開水平線的方向會偏北,冬天會偏南,位置相差甚遠。我還住在大埔的時候,看日出很方便,只需踩15分鐘單車便能到達吐露港的海邊。夏天時天氣好的話,會看到太陽從遠處的海島升起;但在冬天時,朝陽的位置會被馬鞍山所阻,要直至陽光變白才能看到太陽的臉,那時陽光已經耀眼到不能直視了。後來搬到沙田,到海邊沒從前方便,唯有花 1.5 小時攀上黃牛山頂。久而久之,朋友給了我一個外號,叫「黃牛仙人」。我還挺喜歡這名字,比「龜仙人」酷;但自稱仙人太驕傲,還是「山人」較合我個性。
我的生活習慣一向早睡早起,幾乎跟我所有的同儕不一樣。當我告訴他們自己的作息時間時,朋友們大多回應以難以置信的表情,或覺得我是否太閒接近退休狀態。直至近年流行談論「晨型人」的成功之道,我這異類的生活節奏才漸漸被接納為正常。我很喜歡清晨的寧靜、清新的空氣、鳥兒的叫聲、晨光初現的溫柔,這些景物供給我滿滿的能量去迎接像驚濤駭浪般的挑戰。我得承認,在陰天的日子我會較容易有情緒問題。
大約在年半前我養成了觀日出的嗜好。那個時候,我初創的公司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一方面接到上市公司級別的大訂單,另一方面要面對複雜的內部問題。本來已起得早的我起得更早,因為根本每晚都接近失眠。那個時候若聽到朋友戲稱我「余老闆」,恐怕我會立刻給他黑臉。在我被壓得透不過氣的那半年日子中,朝陽的能量助我堅強地拼過每天。果然半年後雨過天青,事情的發展更是出乎意料的好,可謂塞翁失馬。
天未亮起步出發的時候,根本無法得知能否看到日出的美景,東方雲層的高度和密度,是難以從天文台所提供的資訊準確掌握的。我試過很多次,以為前晚天朗氣清而信心滿滿地出發,結果失望而歸;也試過明明天氣預報是密雲仍然能僥倖看到日出的光柱。記得有一次天氣預報為陰天,最終攀到山頂卻遇到壯觀的雲海。有時山上確實是白茫茫的被大霧籠罩,卻又能感到尤如騰雲駕霧般置身仙境。你無法知道你將會遇到什麼,正是追日出的魅力所在。
這經驗也是我學會的最重要功課:果斷地行動和對理想的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重要法門,縱然結果未必如原初所計劃一般,也必定能見到精彩的風景。還有就是,那些自己感覺無法跨越的障礙,最難的大多只是跨出第一步的決心:例如要早睡早起。第二難的就是要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學會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
偶爾確實也有遲了起床、環境糟糕到完全沒亮點、氣喘如牛地跑到景點卻錯過了最美的時刻等等⋯⋯ come on take it easy。我學會了記著今天難過的感受,嚮往明天還有的機會,珍惜當下還握在手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