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搬家了,新居的牆壁看起來有點舊,有些地方油漆開始剝落,太太提議掃漆。由於是租住別人的地方,加上想省點錢,我們決定自己動手做。
大部份朋友聽到我們自己操刀,第一個反應是「何必省那一點錢?」、「交給別人做豈不更有效率?」、「為什麼要辛苦自己?」或「房子是別人的那麼費勁幹嗎?」等等。起初我也是這樣認為,尤其是當我發現太太期望的並不只是修補一下破舊的位置,而是...來個大翻新的時候。
然而在過程中慢慢地我的想法改變了。
我發現她腦海裡開始想像新裝修的感覺,她選的顏色是自己的招牌顏色(紫色);跟外母晚飯時她回憶起小時候跟小姨一起為自己的房間掃漆的情景而哈哈大笑;特地向公司請假幾天只為了新居所的籌謀,當然其中有幾個整天是用作掃漆;跟我們熟諗的雜貨店老闆討教裝修知識,雖然還是要到後期才攪明白松節水的用處。不知何解在籌劃的過程中,我的妹妹又竟然成為了主力的裝修師傅參與其中,還有一些好朋友過來湊熱鬧幫忙...
我的太太,正在以自己享受的方式向自己的家投入深刻的感情。在講求成本效益的這個年代,這種行為的確有點難以理解。有時我甚至會覺得,人生的操勞只是由於貧窮所帶來的懲罰。這種只求效益的思想充斥在社會環境中,尤其反映在孩子的生活裡;難怪週六、日能在球場和公園中 HEA 的孩子愈來愈少了。
究竟是誰去定義生活的檔次呢...
這一次我算是被她的熱誠感動了。我也決定加入戰團,放下永遠做不完的工作,拿起漆掃,在這個地方留下我們一起生活過的痕跡。她,應該也是在這樣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