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中時,我也做過團契團長,結果當然是冧晒檔,當時的副團就跟我說:「做唔到咁多野就咪應承人啦!」
然後大學時又做了一次團長,那次更加失敗:學業,家庭,愛情各方的打擊接腫而來,頽得不得了;做完那一屆團長,過幾年我乾脆連教會也不回了。
作為本年度的團長,老實說提出這樣的一個主題,我膽怯得不得了。怎麼形容好呢?就像耶穌站在水面上,叫我一腳踏上水面的心情一樣。別說我水性本來就不佳,我連耶穌是否真的不會讓我沉下去,也不是很確定。
不過有一個原因推動我,無論多厚臉皮,我也要推這個想法出來:我相信信仰不是一門在書本上能學曉的學問,也不是口裡說「相信」便真的清楚自己在信什麼那麼簡單。人生的經歷,才是能令信仰札實的關鍵。我有遇到一些人,天賦所限對聖經的理解的確就只是那麼一點點,但在他的生活顯出對耶穌的信心,發放能量影響他人;但我也見過一些人,課程理論學了一大堆,面對生活的困難和不如意,嘮嘮叼叼,畏首畏尾。我夠膽說,查經講道聚會學到的,若沒有試過在生活中應用出來,等於沒學,浪費時間。當然,我也是屬於後者那種。
我不甘心繼續這樣信耶穌,所以我決定向職員會推銷一個方案:先跳落水,再學游水。這就是我們今年的主題「我們去」的由來。生活的議程就像擋不住的洪水,養兒育女照顧父母供樓供車學業工作人際愛情菲傭投資,無論花多少時間心力,起多高的堤壩,怎麼樣也擋不住。等待應付完了生活才顧信仰,這跟本不能稱之為信。我鼓勵大家嘗試和耶穌一起,挺起胸膛讓洪水衝向身體,被沖倒,被沖痛,甚至被沖走,也不要緊;最少我們認真試過一次,跟耶穌一起生活。而我更加期待的是,最後大家手挽手一起經歷了信仰的實在,知道耶穌在祝福我們,也祝福我們身邊的人。
這個主題背後還有一些議程。可能大家未必一定同意建堂,但相信沒有人不同意我們要在這個急促變化的社區中服侍。別告訴我你的負擔是在巴基斯坦,卻不關心自己教會門口的路人。我們要在這個社區中發光,從內在的生命開始發光,像那些美白產品廣告說的,從裡面「美」出來。讓我們更多關心教會牆外所發生的人和事,多了解那些可能跟我們身處不同世界的人。這樣迦勒團才會有活力,才會成長;我們分享,會令我們在基督裡長大,這是我深信的。我相信唯有這樣擴濶眼界,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和看見自己原來已經多麼富足。
寫到這裡,心中想起兩首老掉牙的歌,年少時唱沒啥感覺,現在卻忽然覺得很有 feel;摘兩句出來,互勉。
「求能以信仰化作生活歌唱,融和愛與恕日日奏響!
讓基督精神作我一生取向,互勉勵成壯志,巨浪潮不怕遇上!」
「光陰匆匆多少機會身邊經過,誰能伸手獻出關懷不再退避,
只要你與我同往,不怕冷笑與迷惘,願降卑效法基督一生辛勤,獻信望愛!」